11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總結了來自浙江省杭州市,以及福建、江蘇、安徽、福建和青海等省份綜合醫改試點共8個方面的24條經驗,并提出大力推廣典型經驗,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
除了公立醫院、醫保、人事薪酬等方面的改革經驗,國家還希望能夠盡快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并明確提出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醫療聯合體為重要抓手,在這方面,浙江省杭州市分級診療樣板體系無疑提供了借鑒:
2014年10月,杭州市開始推行“醫養護一體化簽約服務”(下稱“社區簽約服務”),居民可到所在社區的醫保定點社區衛生機構選擇1名全科醫生進行簽約,簽約醫生將為其提供健康管理、社區醫療和雙向轉診、家庭病床、健康評估等個性化的醫養護一體化服務。
目前已連接杭州15家省級醫院、11家市級醫院及主城區6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00多個衛生服務站,門診轉診、住院轉診、預約診療(掛號預約、檢查預約)相結合,開展雙向滿意度評價等轉診管理。
同時,整合杭州市“醫養護一體化”功能,聯動社區簽約服務和醫保轉診業務功能,形成了“簽約-轉診-醫保政策-醫療服務”的閉環式業務框架。
2016年2月16日,全國首個線上三甲醫院——“浙一互聯網醫院”正式啟動。9個月來,不斷迭代功能,優化流程:從PC端到更為便捷的手機端;從網絡問診到藥物配送,浙一互聯網醫院改變了傳統的繁瑣就醫,真正實現了“讓醫療觸手可及”!
杭州市分級診療服務面向全年齡層人群,其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是重點服務對象。老年人年長體弱出行不便,慢病患者需要進行長期的醫療隨訪,而社區簽約服務、雙向轉診平臺及互聯網醫院能夠提供便捷、貼心的服務,讓患者少奔波,把醫療送到家。
在社區“簽約服務包”中,有一項最受歡迎的項目——家庭病床。年老體弱、行動不便和重點慢性病患者等參保人員,在簽約并經醫生評估后,便可享受醫保規定開展的家庭病床服務,定期換藥、更換尿管、胃管等都有醫護人員定期上門完成。
而在西湖區古蕩街道金秋家園的長者服務中心里,每天還都有不少老人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得到醫生的指導。面對不會用電腦的老人,中心工作人員會幫助他進行電腦操作,簡化一切可簡化的流程。
▲“我和老伴都要常常跑到浙醫一院看病,但是因為年紀太大了,路上顛簸吃不消,小傅(社區工作人員)告訴我,現在通過電腦就能看病,這樣的方式讓我們感覺很激動?!?一位老人體驗過互聯網醫院之后這樣說。
杭州市分級診療平臺自2012年在江干區成功試點至今,已連接杭州15家省級醫院、11家市級醫院及主城區6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00多個衛生服務站 ,社區醫生可以直接為患者進行轉診操作及診療預約。
而浙一互聯網醫院在今年年初上線后,也已陸續在杭州各區縣的藥店、社區、銀行、周邊鄉村等便民場所設置了線下診室。目前在浙江省的線下診室已有百余家,包括近百家藥店、兩大社區服務中心以及10余個智慧鄉村。
目前,杭州的醫療網絡已落地在方方面面,“醫生-患者-藥品-隨診”已被整體打通,患者能獲得更便捷的就醫體驗,醫療資源也得到了更合理的應用。
▲浙一互聯網醫院在各大藥店設立網絡診室,患者在藥店就可以直接連線醫生,若醫生給出處方及用藥建議則可以直接取藥。圖為技術人員為藥店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
截至今年6月底,杭州“社區簽約服務”的簽約率已占杭州戶籍人口的30%,簽約居民社區就診比例已超60%;而浙一互聯網醫院上線僅半年,如今的日均在線問診也已超百例。
杭州市分級診療建設的初期成果已漸漸顯現出來。杭州市衛生計生委基婦處長周華表示,未來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還是在基層醫生的能力培養和醫保對接政策上進一步發展完善。
來源:浙江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學界
易康綜合整理、編輯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